来源: 时间:2023-05-18
冶金工业首钢地质勘查院 王西华
王西华,男,1939年6月4日出生 籍贯 河北涿州,汉,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在冶金部地质局鞍山分局和首钢地质勘查院从事铁矿为主地质勘探工作提交了多份地质报告。1979年从事遥感技术在变质铁(金)矿产应用研究,开始在河北迁安铁矿区,后来扩展到我国北方地区。从遥感应用角度提出区域变质铁矿控矿构造影像模式的新观点,这一新观点在北方变质铁矿区得到印证。在北京参加两次国际遥感学术会和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发表论文或成果展示。曾参加多个遥感地质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曾担任中国地质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中国遥感协会理事、专家委员。多次参加遥感学术会,并发表论文。
文100余篇。曾任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荣获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创业奖等多项。
前言:冶金工业首钢地质勘查院原名为首钢地质勘探公司,受冶金地质总局和首钢总公司双重领导,其地质勘探工作主要是为首钢铁矿产资源服务,有4个地质勘探队和研究所在河北迁安铁矿区(首钢铁矿产区)、河北冀东地区、华北陆台北缘地区(含鞍本地区、山西五台地区)等从事地质勘探与遥感地质应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遥感地质在前寒武纪变质铁矿应用研究中提出新的控矿构造观点:变质铁矿主要赋存在大型环形构造(古隆起构造)的边缘老变质岩褶皱带中,这一新的控矿构造认识首先在迁安矿区提出应用,后来在冀东、鞍本、五台均得到验证,并惊人的一致。同时开展了北京地区遥感地质在金(铜)矿应用和多元地学综合分析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1977年单位派我参加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遥感解译培训班,听取马蔼乃、承继成、范心祈、潘德杨等老师的遥感课程,系统学习了遥感解译原理和方法,收获很大,为以后的遥感解译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其后,参加在石油规划院举办的遥感图像处理培训班,听取史久浩等几位老师系统详细讲述了图像处理原理和计算机操作方法,学会了比值变换、假彩色合成、主成份分析等图像处理方法,成为此后进行遥感地质信息解译的新手段。20世纪80年代,还参加了北京大学遥感所刘燕君老师举办的(遥感地质与找矿)培训班,更直接学到遥感技术用于地质找矿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实例,培训取得了很大收获和提高。
1979年开展“国土卫片解译在冀东地区铁矿成矿规律和预测应用研究”项目,在完成全区卫片镶嵌图后进行目视解译、线形构造和环形构造后,对迁安环形构造图像处理获得更加清晰的彩色图像效果,迁安环形恰位于迁安古隆起部位经实地检查为古老花岗岩在环形构造西部边缘为古老片麻岩褶皱带賦存处,清晰地展示出呈暗红色图像向斜构造的所有迁安铁矿的赋存。故此,我们提出新的变质铁矿控矿构造认识:变质铁矿主要赋存在环形构造边缘变质岩褶皱带复向斜构造中,迁安环形构造向西南倾伏,倾伏端深部有隐伏大型铁矿(项目参加人:王西华、李宪君、叶学忠,项目曾与长春地院刘允良老师、北京大学刘燕君老师合作)。
1985年参加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北京国际遥感学术讨论会,入选论文《遥感技术在中国北方前寒武变质铁矿区划和决策方面的应用研究》(作者:王西华 谢坤一),会后编入该学术会论文集。
一、北京地区铜(金)矿国土卫星像片地质解译找矿应用
1983年国家冶金地质总局在大参攷中获悉:“国土卫片解译提出在北京地区有六个铜(金)矿普查找矿区”要求我单位进行地质调查。我遥感地质组开展北京地区金(铜)矿遥感地质解译和野外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取得找矿效果,在北京密云某金矿预测区(同时也是物探工作预测区)地表发现金矿化还进行了地表普查工作。后期完成了“北京地区多元地学信息综合分析和金矿预测”报告。该课题曾系与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李恭老师和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计算机室王四龙博士合作。成果参加了198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北京人大会堂)展台上展示,获得了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人:王西华 张维汉 陈红琴等)。
二、京津唐变质铁矿国土卫片解译和地质调查研究
1986年按原国家计委国土局(1986)7号文要求参加此课题研究,目的是对京津唐变质铁矿进行遥感解译和地质调查,为铁矿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次遥感应用研究以国土卫片为基础,参考使用美国陆地卫星等其他资料,对本区地质构造、含铁变质岩系进行遥感解译和野外实地考查,综合地质、航磁、铁矿资料用变质岩新理论划分了构造岩相区,提出控矿构造影像特征,将本区划分为5个铁矿成矿区,提出预测区一级6个、二级5个。完成了二级课题“国土卫片在京津唐地区铁矿资源应用研究和调查”(参加人:王西华 张维汉 顾岩 陈红琴等)。课题进行时曾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何钟琦老师合作。上述二级课题完成后,本人参加了总报告(京津唐地区国土卫片资源和环境调查)的编写工作。该项目我单位、个人分获地矿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三、华北陆台北缘铁(金)矿成矿预测遥感应用分析
1990年治金遥感中心在中国矿业大学举办了治金地质系统遥感地质培训班,由北京大学遥感所刘燕君教授主讲,主要讲遥感地质基本概念、理论和找矿实例,首钢地勘院王西华高工讲遥感地质应用方法和实例,中国矿业大学谷上礼老师负责带学员到京北野外实习,参加培训学员来自冶金地质系统各局共有45名学员。通过本次培训为冶金地质系统培养了一批遥感地质年轻的技术骨干。1992年我院参加冶金部重点科研项目“华北地台北缘铁(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项目中二级课题:“遥感技术在华北陆台北缘铁(金)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应用研究”,从遥感应用研究角度,以地体构造新观点重点研究区内前寒武纪变质岩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地体、微地体及ttg的划分,在探讨铁(金)矿产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提取Tm图像子区的处理和解译,提出铁(金)矿产控矿构造影像特征,铁矿控矿构造特征:地体构造边缘及环形构造边缘的老变质岩褶皱带中,河北迁安铁矿受迁安环形构造控制,西部边缘褶皱带中賦存水厂铁矿等多个大型铁矿,南矿区则有大型杏山铁矿,该矿还是迁安环形构造的倾伏端部位,其深部应有隐伏厚大矿体。后来在杏山大铁矿深部钻探中发现厚大富矿体(深部钻探是根据电测深测进行的)得以验证。鞍山地区变质铁矿受鞍山环形构造(铁架山古隆起)边缘的切线断裂控制,其东部边缘近南北向断裂上分布着樱桃园,齐大山和眼前山铁矿而在南部近东西向切线断裂带上分有东,西鞍山和大孤山铁矿。在晋北吕梁地区袁家村大型铁矿也是位于大,小环形构造的复合部位。金矿控矿构造影像特征:菱型构造影像特征,环形构造加韧性剪切带和多组短线形密集控矿(参加人:王西华、 闫明等,东北局张复来、李天一,冶金地质三局2人,王西华参加总报告编写)。该项目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以“航天遥感在华北陆台北缘铁金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王西华 、赵宪敏 、候效钦、 宋复梅),参加第一届环境遥感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编入会议论文集)。1993年首钢总公司前董事长周冠五提出:鉴于首钢下属企业分布全国各地为了便于工作,决定编制全国TM彩色卫星影像图。我单位遥感室接受任务,委托石油规划院徐志勇老师合作完成任务。我们带着全国TM彩色合成影像图(这在当时可能是唯一的由企业出资完成的)向周董事长汇报,他很高兴还询问了许多遙感卫星专业方面的问题。另外,周董事长还专门听取了我院遥感地质工作之汇报(参加人:闫明、王西华)。
结语:遥感技术在变质铁(金)矿地质勘查应用的几点心得:
(一)经过多年多项目实践,深刻认识到遥感技术是一个先进手段。如同地学领域的物探、化探一样,要想应用的好必须熟悉工作区地质背景,只有熟悉区内地质成矿特征甚至控矿构造特征,才能因地质背景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实际的遥感技术方法和解译重点及关键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遥感应用水平和效果。
(二)遥感地质解译中,通过目视解译完成线形构造解译图和环形构造解译图是基础图件,可对地质认识予以重要补充!由于遥感地质具有视野广、综合性强的优越性,如线形构造可解译出全区构造格架,并能区分区内几组断裂构造先后顺序。而环形构造多是古隆起、岩浆岩、火山盆地的影像特征对变质矿产和内生金属矿产多具有较强的控矿构造特征。
(三)在完成目视解译后,可以根据需要对重点成矿区(地段),进行遥感图像处理分析,更好提供控矿构造影像特征,为矿产预测提供找矿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