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2-09-07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胡如忠,男,1934年生,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人,汉族,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金属非金属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土资源遥感》副主编。曾任国家计委国土局地质处副处长,专项规划处处长,环境处处长,中巴地球资卫星合作项委会中方委员、资源一号卫星应用系统副指挥长、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筹备处主任、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副主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979年4月12日,原国家计委批准原国家地质总局扩建地质遥感中心,主要承担全国地质部门航空遥感飞行、航天与航空图像复制与储存、遥感图像地质应用和遥感新技术方法研究、为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的遥感单位和各省(区、市)地质遥感站服务等工作。1981年11月9日,原国家建委国土局成立;1982年4月12日,原国家建委和国家计委联合印发《关于继续开展省市区国土工作的意见》,明确把原国家建委主管的国土业务及其相关机构划归原国家计委主管。为理顺内部分工,原国家计委将其材料局地质处并入国土局,本人在地质处负责分管地质遥感中心建设和冶金部地质计划实施。
一、全国遥感地质计划座谈会
1987年9月5日至9日,为充分发挥地质遥感中心作用,原国家计委国土局在北京召开全国遥感地质计划座谈会,地质矿产部(承受使用地勘费)、石油部、煤炭部、冶金部、核工业部、化工部、轻工部、有色金属总公司、国家建材局、黄金总公司、全国金矿地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等部门,以及各省(区、市)地矿局遥感站代表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代表(负责划拨和监督使用地勘费)等参加。
原国家计委吕克白副主任到会讲活,强调通过座谈讨论和经验交流,落实“七五”后三年的遥感地质计划工作,并研究保证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要求:一是根据“改革、开放、搞活”的基本方针,积极开展遥感地质工作的横向联合,开创新局面,以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地质处抓遥感地质计划就是改革的具体体现。地质处划归国土局领导后,要为国土规划中重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方向提供基础资料和基本情况。我看过两次北京市城市规划遥感成果展览,认为遥感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最科学的依据,不少是用人力调查不能解决的。黄河上游地处高寒山区,空气稀薄,人烟稀少,考察工作也要靠遥感技术。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需要遥感技术的方面越来越多,遥感技术的任务也会越来越重。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有必要把各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加以交流与提高,使遥感技术为“四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二是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是新的领域,有多方面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用途。在国土工作中,遥感技术是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地质工作的一项先进手段。用遥感技术得到的资料,就成为国土规划、环境治理规划,以及灾害预防与治理所需要的重要依据。遥感地质工作是遥感技术的一个分支,是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领域中的应用;遥感地质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地质任务的要求进行布置。三是各部门、各系统都要充分发挥现有遥感资料、设备和技术力量的作用。自从遥感技术列入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计划以来,有关部门都很重视。小平同志批准中国科学院引进卫星遥感地面站,1986年已建成运转;姚依林同志同意的两颗国土普查卫星,已发射成功。各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了大量的外国卫星遥感资料;有几个部门已买了遥感飞机,并从军队到地方搞了大量的遥感飞行并获得丰富的遥感资料;不少部门还建立了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这说明,我国遥感力量和资料已有相当可观的基础,只要使现有的资料和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就会取得很好效果。要推进“一家飞行,大家共享成果”有新发展。
会后,原国家计委形成了《关于印发全国遥感地质计划座谈会会议纪要》,要求:(1)要重视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推广和应用。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我国遥感技术已从试验阶段进入开发应用阶段。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是速度快、投资少、质量好、效益高的一种新的先进技术手段。与会代表一致希望领导把遥感技术作为“双增双节”、提高地质勘探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2)初步落实了“七五”后三年遥感地质计划。“七五”后三年遥感地质计划是国家计委国土局、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投资部代表参加,经有关地质部门的计划和遥感专家共同协商,并经与会代表讨论后确定的,同意航空遥感“一家飞行,大家共享成果”的原则,对编制国家和各部门遥感地质工作计划、遥感项目登记、航空遥感飞行计划和订购卫星遥感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减少了6次重复飞行,初步体现了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密切合作,节约了资金。(3)做好遥感地质工作的几项措施:费用单列,“七五”后三年国家地质工作计划中用于遥感地质的地勘费应以1987年实际水平为基础,争取逐年有所增加,并在国家地质工作计划中单列出来;拟定必要的办法、标准,做到有章可循。由地矿、石油、煤炭、核工业部和有色金属总公司派人成立遥感地质工作小组(地矿、石油部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负责研究起草“遥感地质资料使用和管理办法”、“遥感设备租赁服务办法”、“遥感资料收费标准”,“编制卫星遥感订货计划”,组织遥感资料订货,解决“七五”后三年遥感地质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保证遥感资料能够各家共享,方便应用;会议确定,配合“资源一号”卫星研制,建设广西百色和青海拉脊山(或甘肃北山)两个综合试验场,开始遥感地质基础技术试验。(4)会议同意成立全国遥感地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遥感地质工作的方针、任务,统一规划,合理分工,促进遥感地质工作发展。
二、全国遥感地质工作协调小组
1988年2月3日,全国遥感地质工作协调小组成立,原国家计委国土局覃定超局长宣布原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全国遥感地质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名单的通知》,任命原地质矿产部物探局杨光庆总工程师担任组长,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遥感所吴滨全、煤田航测遥感局管海晏、有色总公司地质遥感中心边可正、核工业地质局范泽民、冶金部遥感中心王雪曼为副组长,黄金工程兵范传夫、化工矿山地质研究院王炳全、建材地质中心沈宝林、轻工部盐源地质队代表和本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地质遥感中心,何裕盛担任主任,石油遥感所邱兆祥为副主任。协调小组认真贯彻全国遥感地质计划座谈会议纪要精神,统一编制遥感地质计划、组织航空遥感飞行、订购TM卫星磁带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石油、煤炭行业引进图像处理设备和软件,地质矿产矿部开发了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和软件。不使用地勘费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铁道部、空军、北京大学等都后续加入,体现我国遥感技术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1990-1992年,协调小组组织开展的重点项目有“山西省中条山地区铜矿遥感调查与找矿预测”、“河北省崇礼-平泉-迁西地区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和金矿预测”、“中国‘三北’地区煤田煤层自燃遥感地质综合调查”、“大兴安岭北段铀、金、铜多金属矿产遥感地质调查”、“索伦-中天山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遥感地质调查”、“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沿线遥感综合调查”、“塔里木盆地石油及其他矿产地质综合调研”、“遥感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推广”、“黄骅及其海域油气遥感地质调查”、“秦岭成矿带金矿遥感地质综合调查”、“康滇地区铜矿等矿产遥感地质综合调查”等,取得丰硕成果。如“山西省中条山地区铜矿遥感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进行了1:10万TM图像地质解译,提出中条山地区新的构造骨架、内动力地质作用和成矿远景预测;进行了1:5万彩红外航片地质解译,地质矿产部据此决定90年代1:5万地质填图全部推广遥感技术。
1990年2月13日,协调小组给国务院白美清副秘书长、张克智局长作书面汇报,已组织地矿、冶金、核工、有色冶金四个部门利用遥感技术对全国33片金矿成矿预测区进行分析,选择川西、浙南、闽北、郯庐4片20万平方公里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划分成16个成矿远景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并在川西找到一个金矿靶区,在大别山发现焦家式金矿等。
1990年7月9日至12日,在西安召开地质灾害遥感技术经济交流会,如成昆、川藏、三峡泥石流调查,较常规方法节省70%野外工作量;陕西省自然灾害编图、长江三峡滑坡泥石流编图、青海沙漠化编图等,可提供灾害成因、发展趋势分析等,为国家减灾委“减灾十年”计划做出贡献。
为推动我国遥感国际交流与合作,1990年4月18日至25日,陈昌礼、杨清华、封兆龙和安徽遥感站2人、辽宁遥感站1人组成协调小组代表团,参加在泰国举行的第23届国际环境遥感会议;泰国诗琳通公主参观了代表团的图片和论文。1990年4月22日至26日,接待苏联A.B鲍格率领的遥感代表团,达成中苏遥感技术在石油地质中应用和微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合作协议。1992年4月29日,协调小组代表团参加在美国丹佛举行的第8届国际遥感地质专题会议。1992年7月2日,以原国土局方磊局长为团长,协调小组代表团参加了在奥地利举行的欧洲遥感试验室第11届学术讨论会。此外,以承继成为团长、范泽民为副团长,组团访问苏联,签署了遥感在地学领域合作计划的意向协议;管海晏为团长,组团访问荷兰、美国和巴西,向国际有关组织和会议介绍了陕西省遥感工作现状,为我国遥感技术走向国际合作进行探索。
后来,由于本人担任国土局专项规划处长,由国土局环境鲁益钜处长、地质处陈小宁处长参加协调小组工作;潘书坤副处长担任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副理事长,积极支持协会工作。1997年12月18日,原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印发《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工作意见》,推动省级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为编制省级国土规划提供依据。1999年国务院机构调整,将原国家计委国土整治工作划归原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工作被列入国土资源大调查,由原中国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负责,并完成了全国省级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成果汇总,为各省(区、市)和有关单位提供服务。